香港如何打造世界人才高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持续进修基金 条件是什么呢 香港如何打造世界人才高地?

香港如何打造世界人才高地?

2023-09-20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紫荆论坛》转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郭凯杰 I 团结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刘慧希 I 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员 

近年香港的人才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落后,本文分析香港人才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并借鉴内地及海外人才培育经验,提出以「协调者」角色规划整体人才政策、以「推广者」角色搭建业界与学界之间的桥梁、以「促成者」角色增拨资源。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当今再工业化大变局之中,香港若要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向前发展,必须依仗人才的支持;然而,近年多项国际指标都反映香港的人才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落后。例如,IMD《2020年世界人才排名》显示,香港人才在6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4位,比起2016年的第10位有所下滑。人才竞争力减弱突显出香港培养新一代人才、以及协助在职人士升级转型的迫切性。  

要增强港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特区政府必须就三大挑战对症下药。一是缺乏整体教育规划,学习者和雇主所需的技能脱节;二是教育制度以学术成绩挂帅,未能为人才提供多元及共融的发展平台;三是持续进修资源配套不足,市民难以抓紧再工业化机遇升级转型。香港要打造世界人才高地,需要政府、院校及企业携手合作,着力处理好这三大挑战。

 

一、香港人才发展的三大挑战及负面影响 

(一)缺乏整体产业及人才规划,导致学习者和雇主所需的技能脱节 

宏观而言,缺乏整体产业及人才政策是香港向前发展的一大掣肘。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香港服务业未来将向高增值方向发展;本年度施政报告亦提出加快增加工业用地供应、发展北部都会区等政策。事实上,发展高端产业并非首次提出的政策方向:特区政府早于2016施政报告已经提及「自强不息,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改善经营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的愿景。然而,多年来的发展并未如理想。虽然特区政府2017年设立了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与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等跨部门组织负责制订产业政策,但是至今未能确保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全面地互相配合,以支援未来发展路向。缺乏的似乎不是愿景,而是一套清晰的发展战略;社会要向前迈进,产业及人才规划应该如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呢? 

产业与人才规划不足,导致传统行业难以透过智慧科技应用创新升级、新兴行业亦面对「缺兵少将」的挑战。以上世纪60年代盛极一时的纺织及服装业为例,行业在80年代生产线北移后以贸易服务主导,行内从事成衣制造的人数亦节节下跌,逐渐成为「夕阳行业」。面对同样问题,台湾纺织业自千禧年起在逆境中求存,透过开创新型的机能布料、以及数位化生产链等方式升级转型。可惜的是,香港政府及业界未有把握住升级转型的良机,令行业走向式微。 

人才不足的问题并不限于传统行业。近年,金融科技发展蓬勃,特区政府亦明确表示将大力支持数码货币、虚拟银行、数据基建等发展;然而,香港金融发展局的研究却指出雇主渴望物色人才以应付数码转型需求的同时,近40%受访金融从业员不考虑转至金融科技领域,主要原因是认为自身技能及知识不足。由此可见,无论传统或新兴行业都面对「人才荒」问题。 

(二)教育制度以学术成绩挂帅,升学路径单一 

香港教育常被人诟病为「填鸭式」,过于著重操练考试技巧。在大部分大专院校以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作为招生分数线、大学学历成为职场「基本入场券」的风气下,较少高中及大专学生会选择认受性相对低、出路不明朗的非学术路径来发展其「一技之长」。结果,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平均收入在过去20多年却不进反退:经通胀调整的毕业生月薪中位数从1997年的15,457港元下降至2020年14,300港元。毕业生薪酬中位数下降、各行各业出现「有人无工做、有工无人做」的情况,窒碍青年向上流动。 

面对类似问题,国际社会越趋注重学术以外的升学途径,比如说,德国、英国等国家在高中阶段均有约50%高中学生就读职专教育、学徒制、双轨教育等非传统学术出路。同时,在中学阶段过后,芬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都以应用型大学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位课程,为高增长行业培育人才。相比之下,教育局虽然自2009年起推出应用学习课程作为新高中课程的选修科目之一,但多年来参与度远低于传统选修科,仅占本届文凭试考生约6%;即将在2022年度推出应用学位课程先导计划涵盖范畴亦仅限四个课程下的数百个学额。换言之,接触到应用学习科目的中学生少之又少,单靠推行应用学位课程先导计划亦难以在短期内将应用教育普及化。香港的教育制度依然重学术、轻应用,在应用教育发展方面比国际落后。 

(三)持续进修资源不足,大众自我增值途径匮乏 

本港的持续进修文化薄弱,供市民自我增值的资源配套不足。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进修将是保持人才竞争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在未来20年内,其成员国中有大约46%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职人士不可能依赖现有的技能应用终身,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赶上行业升级转型的步伐。 

WeChat 图片_20220120101425目前香港持续进修拨款仅占教育公共开支不足1%,支持的持续进修项目的重点对象为低学历及弱势社群。图为香港维港风光(图:新华社)

 

本港目前就持续进修拨款仅占教育公共开支不足1%,意味着教育制度未能提供灵活、多元化的持续学习机会。尽管政府二十年前已经推行持续进修基金,但香港的持续进修参与率仍停滞于20%,与新加坡的49%相形见绌。现时,雇员再培训局下的课程一般只供副学士或以下资历的人士修读,其他劳工及福利局下的计划则针对新移民、长者、残障人士、少数族裔等弱势社群,这意味着持续进修项目的重点对象为低学历及弱势社群,未有足够重视为在职人士提供升级转型的机会。同时,业界和学界资历未能有效衔接,减低了公众自我增值、获取相关资历的意愿。香港薄弱的终身教育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带来负面影响,特区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方面仅属纸上谈兵。

 

二、多管齐下,维持及加强人才竞争力

 

要保障及提升本港的人才竞争力,特区政府在人才培训过程中需要担任「协调者」、「推广者」及「促成者」的角色,填补人力缺口,加强人才竞争力。 

(一)以「协调者」角色规划整体人才政策,为青年创造上流机会 

要将产业发展与人才规划互相配合,特区政府需要牵头制订和推动各行各业的整体发展。例如,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需协调各政府部门及法定机构,将产业政策转化为教育政策,协助院校专精于特定领域(如应用学位),并协调资源分配,商校合作等。在完善的管治架构下,商会需要扮演更大的角色,评估业界技能需求,参与设计和评审学术课程,长远纾缓市场职业需求和本地劳动力供应的结构性错配。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近年发展蓬勃,为香港人才带来无尽机遇,特区政府可以借粤港澳大湾区拓宽应用教育的发展空间,让本地青年有更多上流机会。深圳市教育局就曾表示粤港澳三地的教育及资历体制需全面接轨,提出了于大湾区制定「四互」合作机制:分别为「教授互聘」、「课程互修」、「学分互认」,和「文凭互授」,吸引一众精英学生、院校和学者到大湾区发展,打造国家一流的教育重地。香港也需要积极配合大湾区发展,就人才政策、配置、流动等方面拓宽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路径,支持大湾区的高速创新及发展,亦让本港青年从中受益。 

(二)以「推广者」角色搭建业界与学界之间的桥梁,推行应用教育 

内地近年致力强化职业教育工作,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课程,搭建业界与学界之间的「立交桥」。要推动香港应用教育的发展,特区政府可参考内地职专教育发展的路向,深化业界与学界之间的合作。例如,特区政府可邀请业界机构及专家参与香港学术及资历评审局的课程质素保证,确保课程紧贴市场需求。另外,亦可根据行业技能需求配对企业与院校,开办双方认可的课程,如将赛马会「鼓掌-创新教育历程」CLAP-TECH及职业训练局Earn & Learn职学计划等商校合作计划普及化。 

要鼓励业界及求职者获取及认可相关资历,特区政府理应牵头在招聘及投标过程中给予学术、应用和职业资历同样的认受性,扭转香港学术为重,忽略技能的局面。如内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就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以技能水平、专业素质为依据,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 

(三)以「促成者」角色增拨资源,鼓励全民技能提升 

仅加强职前教育并不足以提升劳动人口的技能水平,特区政府需要扮演「促成者」角色,加强推广持续教育,促进企业安排员工接受培训。以新加坡为例,SkillsFuture Singapore就资助了中小企高达90%的课程费用和80%的员工缺勤工资。特区政府可借鉴新加坡做法,以免税额及缺勤薪金等财政诱因鼓励业界推行持续专业发展及在职培训,同时可透过数码支援等方式鼓励中小企在招聘过程中采纳业界技能框架。 

特区政府在发展终身学习方面落力「叫好」的同时,亦需要大众市民 「叫座」,为鼓励市民参与持续进修,可提供补助金以鼓励更多的在职人士参与。就此,香港可以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提出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惠及5,000万以上国民。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SkillsFuture)则向公民发放时限为五年的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金。香港可为市民提供终身技能发展补助金,并将现时持续进修基金的学费发还机制改为具时限性的注资方式,鼓励市民及早获取未来所需的技能,紧贴全球经济及产业的趋势。要令市民更方便,可持续地根据个人进度自我增值,政府应迎合「微证书」这类型短期网上课程的发展趋势。我们建议特区政府将各类持续专业进修课程纳入资历架构,令此类资历认证受到企业认可,在招聘、内部晋升、薪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带动社会参与持续进修。

 

三、结语

 

孙中山先生说过:「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须扮演「协调者」、「推广者」及「促成者」的三个角色,在人才政策的总体规划、应用教育课程的设计、持续进修的支援等方面注入新思维,以人才为东方之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1-2月号第36-39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